【影评】《小时代》

□文/鹤立群


 

 

这部影片刷新了不少国产影片记录,在国外,票房成绩是和影片质量直接挂钩的,一部电影票房大卖,那么,这部影片的质量一定也上乘。而在国内,影片质量和票房成绩以前也是挂钩的,但近些年来,中国创出了一种新的电影营销模式:差评营销。

所谓的“差评营销”就是以吐槽当卖点,靠骂声赚票房的电影营销模式。这类电影往往会出现差评如潮,票房成绩却呈几何倍数暴增的现象。这类电影的代表首当其冲的是《富春山居图》。记得以前偶然间看过一段影片上映前刘德华接受专访的视频,德化谦虚的谈论着自己多少年来心里一直有的想法:想拍一部中国式的特工片,塑造一位中国人自己的007。影片公映后,票房暴增,随之一道的是差评如潮、吐槽漫天飞舞,各种咆哮体各种吐血——但这,一点也没影响到影片的票房,甚至直接助长了票房。自此以后,中国观众花钱走进影院不再单单是希望看到一部好电影,可能还有一部分观众是走进去想看一部电影到底能烂到什么程度,产生了一股“审丑”冲动。当一部电影烂到票房成绩节节高的地步时,我想许多人都会在心里产生一股好奇心想一探究竟,看一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烂片,这种冲动在内心无边荡漾。

《小时代》的命运同样如此。6月27日上映,首日票房七千万,上映三天突破两亿,刷新诸多国产2D影片票房纪录。与之如影随形的是各种吐槽各种批评与票房成绩并行不悖,一个往底走,一个往高爬,真是两极分化。

我是实在不耐烦了每天打开主页随便翻翻都能看到这部影片的新闻,实在是想为四娘说句公道话,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再也没控制住自己的猎奇心,然后下载了这部影片。由于一开始就打算要为四娘说公道话,打算写影评,所以这部电影我强忍着自己不快进,中途手贱还是快进了好几处。

当天电影下载成功后时间已经比较晚,所以我安排在第二天晚上看这部电影。那天我吃过晚饭洗完澡,一切忙停当后坐在电脑前,我停了一会,告诉了自己两件事:

1、你不能带着已经形成的成见来看这部电影,别人说差你就电影还没看完就以为差,别人骂然后你也跟着骂,这样不客观。然后要求自己,一定要保持着客观心理看电影,不要老是往影片很差这方面去想,要克制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以免影响客观评价这部电影。我先给自己做了这个心理辅导;

2、在电影打开的那一刹那,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强行给自己灌输一个假印象:这部影片是姜文拍的。这样就能十分有效的避免自己先入为主,还没看影片就认为它是狗屎一坨了。

电影一开场四个女孩从后台通道赶向舞台,站在台上八只胳膊比划了一会儿后就彩带飘扬,满脸挤笑,八只胳膊抬起挥舞着完成谢幕,客观的说,我当时妈的蒙了。心想:这是怎回事?着实感到智商不够用。然后我立马纠正自己:不要老往坏方面想,如果换成姜文这么拍开头,换成斯皮尔伯格这么拍开头,换成导演大师这么拍开头,你是不是就以为这是影片一开头设置悬念?我转而告诉自己:郭敬明这么做是在设置悬念,好好看下去。

然后是杨幂的画外音,一个一个介绍根本不是其本人的三个女孩,介绍完了后自个儿终于出场。然后又用镜头紧锣密鼓的介绍了四位男主角,一个正在步行,一个在杂志封面,一个靠着豪车,一个在公交站点的招贴画上,中间还穿插顺带又介绍了第五位女主角,这所有的人物出场都在影片开始七分钟以内完成,这七分钟还包括了三分多钟的序幕以及片头,也就是说,五女四男,九个角色郭敬明用三分钟让他们出场了!

影片一开始就向观众轰炸的呈现了九个角色,不管你记住记不住,懂还是不懂她们之间的关系,反正轰炸完了就可以开始剧情了。我真的将名字与人物对不上号,也许是我的记忆力差的缘故。

四个女主角各个舌头捋不直,说话阴阳怪气,那个郭采洁这方面倒是好点,主要因为人家根本不是走这种小清新路线,不是这种路数的演员。其他的以杨幂为代表,各个舌头上都打了十八个环。

影片过多的利用慢镜来渲染一种耍酷,就是流行的批评:炫富。人物全部使用动态加慢镜,最好还正好有一股风迎面吹过去,这种表现手法上世纪就屡见不鲜,郭敬明依然使用。

    等到影片播放了二十分钟,我仍然不知道这部电影的故事主脉是什么,以及想要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影片的情节也在没有节制的耍酷和炫富之间停滞不前一个助理面试,至于各个进去面试的人从房间出来后都莫名其妙的那种夸张的表情和行为么?

接着,看了三十分钟,我才知道一点点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故事,但这也是我费尽心思理出的,而不是电影情节直接传递给我的。

影片看了一个小时,我捋了一下情节,发现情节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也没有什么深入的发展,仍然像是水面的浮萍,仍然在歇斯底里的炫富,耍酷。看这部影片一定要先读四娘的小说,有时候完全看不懂情节到底是怎么在发展,根本看不懂弄不明白啊有木有啊,有木有。有时某一段的影片就是若干个独立叙事的镜头被安排在一起,仅此而已,有时是天马行空,跨度大,考验智商啊。

这尼玛已经不是乃们说的接不接地气的问题了,不接地气你倒是能说个完整的故事也行啊。这部影片四娘估计是要死心塌地的满足自己的炫富心理,整部影片镜头使用浪漫的晕色,各个场景总有奢华。这种路数压根不是在拍电影,也压根不是想拍一部文艺片,这尼玛根本就是死心塌地的在拍一部超长版的广告。

许多人看完这部电影,批评不接地气,这一点的确严重存在。不可否认郭敬明的确有钱,也不可否认四娘的这部电影成本的确不低,但四千万的成本打造出来的就是这样一部广告?看到影片后面,三个女人都在圣诞节这一天失恋,我完全搞不懂啊,这来的太巧合了,重要的是,在这之前三对恋人一点点感情破裂的迹象都没有啊,之前那个男孩简溪还借钱给女的,最后还连银行卡也给了女的,走的时候很肉麻的交代了一句“密码是你的生日”,男孩再出境的时候就是圣诞节分手,尼玛,这种逻辑关系的确相当考验智商。

另外,从影片的表现手法看,一部电影可以有画外音旁白,但一部影片从头到尾随时都插进一段画外音,依赖性的依靠画外音来弥补情节,这只说明编剧有问题。影片应该依靠情节本身叙事来推动情节,而不是随时随地都冒出一个扮演着上帝角色的人来给观众补充某一处的情节背景。影片不是不可以有画外音,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一开始也有画外音。一般只用在影片一开头,为了交代背景,当影片背景交代完了后就不应该再出现。之所以画外音应该要严格控制的原因在于,它同写作上的全视角人物旁白有一样的弊端,那就是给人一种情节中断的感觉。观众看电影,随着电影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观众依靠理解会有一个自己的情节进度,电影应该依靠镜头和对话说话,如果没有理由的插进一个全视角人物做旁白,强制性的向观众灌输影片的情节,观众就会被迫对比和修正自己的情节,从而带来中断感。

五女四男,九个主角,我觉得有六个主角是可有可无的,这部影片的情节重量根本不需要九个人来架构。无论四娘的小说原著中人物关系写的多么复杂,情节多么优秀,在电影里四娘都没有表现出来,从电影交代出的情节来看,压根真的三个主角就够了。郭敬明不想让自己的电影成为那种一两个人物、情节线性发展从头到尾的简单电影,想拍出个人物多情节复杂的鸿篇巨制,但是,硬塞进来九个人物,却着实使人感到完全没有必要,以及一顿吃一碗非要让人吃九碗的痛苦。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不少人对这部狗血电影高呼万岁。还有人出来冒充马丁路德金呼吁广大小时代的“脑残粉”(借用该作者对这类人群的称呼)们采取“非暴力”应对,他的意思是,那些不懂小时代的人骂小时代是他们的权利,规劝“脑残粉”不要回骂,更不要做什么过激措施,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把这种爱放自己心里。当时看到这样的文章,我的确有种自惭的情绪,你看人家都这么大度了,整个一个就是我躺这里,你开枪吧,你把我打成马蜂窝我也不会还手的。我一看人家都这样了,再骂就觉得自己有点不厚道。幸好的是,我这篇影评百分之九十早已写好,写在这篇文章之前。

转而我想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小时代的粉丝们质量真的堪忧,但是既然有人写了这么一篇死猪不怕开水烫——你们骂吧,我不在乎——的文章,这就意味着有人开始拒绝“援助”了。无论外人怎么评价这部影片,只要他自己没有觉得这部影片很狗血,那么《小时代》就永远是好电影。所以我在想,并得出了一个结论:交流会碰出智慧的结晶,而自我封闭则会永远将错就错。

我硬压着自己看完了这部影片,看完后想,其实这么强迫自己硬是将一部烂片看完,也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影评】《小时代》》有2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