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0250722以前爸爸做每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家

前段时间,乐队排练完新曲后,一起去了一家名叫BIG DRAGON的酒吧。这家酒吧来过几次,不知何故,那天酒吧人比较少,印象中应该不超三桌。我们挑了一张靠近吧台的桌子坐下,每人点了一杯,我不喝酒,特地要了一杯无酒精莫吉托(Mojito)。

乐队贝斯下午刚收到女友分手短信,心情不怎么好,可谈不上难过,属于那种早就料到结局,但一直并不希望真发生的情况。他和他女朋友可能都会看到这篇文章,因此,这里不会爆料太多。总之你俩都是我好朋友。


我们坐下来聊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余光看到贝斯手身后那桌有一个五十多岁模样的男人先站起来,再转身,接着朝我们这桌走了过来。直到走到贝斯手背后,我也没正眼看,始终认为对方只是朝门口走去,恰巧路过我们这里罢了。当他真的拿着瓶酒站到我们桌边时,这才确信是过来搭话。他戴眼镜,穿一件细格纹衬衫,微笑着问我来自哪,做什么等。他是山东济宁人,头发杂白,故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偏大,以前做生意,天南地北跑,有一项自认为特长的技能,就是听口音。据其所述,对于一般人,只需三句话,便能大概判断出对方家乡,不保证百分百准确,可一般都八九不离十。

有意思的是,尽管大哥对别人的口音很在行,他自己的口音却没完全改掉,济宁人分不清s和sh,四和十读不准。问大哥以前做什么生意,大哥不语。大哥猜出我家乡,为此,我输了一杯白兰地。他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不在身边。他爸去世早,大哥很早便撑起了家,做过许多生意,黄的多成的少,好在最后挣到了钱,挣到了足够的钱。大哥说,挣钱太累,不是一般的累,之所以出来是因为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大哥说有一天晚上睡觉,他做梦梦到了自己老年。醒来后,他开始反思自己,于是决定出来。这个过程当然较长,不是一天两天,但最后大哥还是因为这个梦而决定出来。

大哥说,自己最难的时候就是最能理解他爸的时候。他爸操劳一辈子,一直没脱离过温饱的束缚,像鼻子串了绳子的牛,不是卖力干活便是吃草。太爷爷是大户人家,爷爷是教书匠,到他爸这一辈算是彻底落魄。爷爷走的也早,撒手人寰时奶奶还年轻,他爸的两个弟弟还没成家立业,担子一下全抗在他爸身上。他小时候常帮他爸买红梅烟,还跟他爸早早学会了如何辨别红梅烟真假,说是用打火机烘烤红梅烟烟盒某处能显现出梅花便是真烟,反之即假。小时候他经常用打火机烤红梅,当游戏玩,长大后才知道红梅烟意味着什么。

跟大哥还聊到了电影。大哥说自己最喜欢《教父》和《无间道》。这两个系列的电影看了不少于30遍。最经典的当然是这两个系列的第一部,大哥认为最有玩味的是它们的第二部,《教父2》里的麦克柯里昂和《无间道2》里的倪永孝。在首部空前成功后,很难有续集能再创辉煌,而这两部影片却属异类。

他常把自己想象成麦克柯里昂和倪永孝,只有扛起过家庭责任重担的男人才能领会,肩负着荣耀、责任、转向、中兴多重使命,没有生活的阅历根本无法体会。他年轻时看《教父》和《无间道》只觉故事好玩,后来深感演员演技炸裂,再到佩服影片制作精良,最后是领会到迈克尔柯里昂和倪永孝的不易。

情到深处,大哥全文朗诵了倪永孝的台词:

——“爸爸常说,出来跑,无论做过什么,迟早要还”

——“以前爸爸做每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也是,”顿了顿,呷了一口酒,用三根手指向上推了推眼镜,接着道,“我希望你也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